高考声乐学 学好音乐,明年高考或许有用!| 争鸣
2023年02月17日文 |吴洪彬
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着实让音乐学科火了一把,如果没有仔细推敲所给材料,很容易就音乐论音乐,把它写成一篇弘扬民族音乐的文章甚至拔高到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高度。材料中最关键的一句话是“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但恰恰是这句话容易被人忽略,从而跌入一个关于音乐的陷阱。我也借此开了个玩笑,说江苏卷与上海卷的高考作文讲了我们音乐教育曾经的一个理念:理解多元文化,弘扬民族音乐。仔细想来,江苏作文的确是讲的理解多元文化,上海作文真的不是讲弘扬民族音乐,而是说认识事物需要博采众长、比较鉴别、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最本质特征,李赛发表在《音乐周报》上的文章对此已详细分析,不再赘述。
无独有偶,学音乐对高考有帮助的最早一题也是出自于1994年的上海高考卷,问歌曲《涛声依旧》的歌词源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2008年,周杰伦的《青花瓷》在山东高考基本能力题中出现,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为:“一首歌中唱到: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浙江高考作文也曾要求根据歌曲《绿叶对根的情谊》的歌词自拟作文题目。这说明,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该得到广大青少年关注的,社会并不需要只埋头于书本的书呆子。一个没有艺术修养、没有生活情趣的人也是一个不健全的人,这并不是对音乐的过度消费与拔高,这只是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基本素养。因此,孩子不学音乐,也有可能写好作文,但学好音乐,作文可能会写得更好。比如今年的上海作文,如果能懂得音乐中的“中国风”,又能跳出音乐圈谈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那就更好了。退一步讲,即使明年作文完全避开音乐话题,综合素质评价与艺术特长加分还是需要尽力争取的。
为音乐教育鼓与呼高考声乐学,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比如音乐培训部门转发的一条热文是《教育部:鼓励学生暑期参加舞蹈、音乐文化艺术兴趣班》,文中说2020年高考,将取消所有的文化考试的冠军加分包括奥数加分,而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范畴,重点是在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特长成果等。高考今后也将受艺术加分的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个影响有多大?权重是多少?从这篇网文里还无从得知,通篇看下来,根本没有所谓教育部鼓励学生暑假参加艺术班的字眼。去年刚刚全面治理整顿了各类校外培训班,今年就鼓励学生上培训班?我怀疑这篇文章与《2019高考上海作文,不懂音乐可能无法完成!》都在为着某种利益而故意制造一种假象与紧张感。当然“无利不起早”,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而我写这篇文章,则是希望学生能把握好学校有限的音乐课时间,不要上课不听下课去补,事倍而功半,老师当然也得尽职尽力地担负起美育的重任,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有一种说法,学音乐的人不太会写文章,甚至举例教师队伍中,音乐学科的老师写作能力最差,体育、美术老师都比音乐老师要好一点。这个结论可能是个主观印象,并没有实际调查,也没有数据的支撑。其实在我所知道的音乐人士中,写作高手比比皆是,会写歌词的就不用说了,都是把文字玩到了至高境界的。写小说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我曾经反反复复读了数遍的小说《你别无选择》,作者就是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家刘索拉,而这部小说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高考声乐学,代表着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看,这样一部小说并非出自纯文学作家之手,而是出自音乐家笔下,不就说明学音乐对写作是有帮助的吗?我还知道徐州的一位音乐教研员,已经出版了三本小说,所谓“功夫在诗外”,音乐当然也是一种“功夫”,同样,学好语文对音乐也是有帮助的。
当然,此次的上海作文高考题也引发一些质疑,就是所给材料容易让学生跑偏,有误导之嫌。我倒是希望今后的音乐测评中,有这样一些相对能够考察学生对音乐理解能力的题目,比如“用比较的方法举例说明周杰伦歌曲中的中国风体现在哪里”等,这比死记硬背一些曲名作者、风格流派要好得多。
- THE END -
欢迎关注《音乐周报》
快手、抖音账号
本文章采集于网络空间,如果涉及到侵权,请联系13524470127,会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