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善教育,学在志善,成就人生

成就自我,成就每一个家庭的希望!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生新闻

体育考生现状 支持孩子练体育,需要多少种理由?

2023年02月03日

“你为什么支持你的孩子去练体育?”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对传统中国家庭来说是一种被动式选择:“孩子太调皮捣蛋又不爱读书,与其让他学坏不如去练一项运动专长。”“孩子他爸/他妈就是专门练这个的,孩子运动天赋肯定不弱,也算是继承家业了。”

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互联网信息科技的日渐发达,大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体育考生现状,送孩子去练体育强身健体成为了许多家庭的主动选择:“孩子从小免疫力差易生病,多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总归是有好处的。”“天天在家玩游戏眼睛都搞坏了,体育运动是一种放松生活状态的健康方法。”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人民群众在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认知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如果上升到专业竞技体育层面,试问自己身边又有多少家庭愿意送孩子去体校或者专业运动队/俱乐部去训练的?

要是再抛开数量不谈,这部分家庭的比例放在全国14亿人口的大样本下,数据会被稀释到多少更是可想而知...

从宏观角度来说,或许这就是我们从“金牌大国”进化到“体育强国”的关键所在,也是和的政策精髓。

国内某知名权威数据测评机构曾尝试对那些父母双方都没有专业运动背景,却从小将孩子送去参加专业体育训练的家庭中发起调查,结果发现他们支持孩子练体育的理由,其实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不想让孩子在升学竞争中落了下风

“主要是现在升学考试都要考体育,除了中考以外,很多小升初和毕业考试体育也都必须及格。”很多家长都透露出类似的心声,如果大家都是满分,自己孩子也绝不能在体育升学考上吃亏。也有一部分家长表示以培养孩子兴趣和特长优先,未必会强迫孩子走职业竞技体育这条路,但如果确实有这方面天赋,也可以作为一项备选的升学方式选择。

归根结底,家长都不想让激烈的升学竞争中落了下风。

1

中考体育持续加码,鸡娃家长正“卷”向运动场

体育考生现状

早先当“中考体育100分”的提案被提出时,一下子便触动家长们的神经,中考体育瞬间成为社会热点。

图片来源:人民网家长们有一个普遍判断是——体育30分的分值,对学生的要求可能只是“会打球”“能跑完”;而一旦体育分值达到100分,对学生的要求可能就是“0.1秒的差距等于1分”,为了拉开分值,势必会在技巧、完成程度、速度、质量等方面加码。真正的1分=千军万马!

因此,许多家长都秉持着“不能在体育上丢分”的原则,开始为孩子报名中考体育培训班。更有部分小学或初一的孩子家长因为担心中考体育政策会再次调整,所以很早便开始未雨绸缪,从小就让孩子参加各类专业校外体育培训。

2

从常态到特长,体育尖子生升学将得到更多保障

如果说中考体育旨在青少年层面推行常态化的校园体育,那么在高校录取体育尖子生方面则是在为我国体育产业选拔专业后辈人才。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长在潜意识里会觉得走体育特长的升学道路是比较“窄”的,不仅要同时兼顾风吹日晒训练和文化课学习,在院校的选择上也有局限。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在难度方面,基于专业运动员长期从事体育训练、文化课基础薄弱的考虑,体育单招的文化课考试采用单独命题的方式,只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4门,比普通高考的难度低。

其次在院校选择和录取方面,从1986年至2022年,参加体育单招的院校由6所增至121所,报名考生从几百人增至5万多人,录取人数从154人增至约1.5万人。具体录取情况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运动训练专业共录取12000余人,占录取总人数的82.7%;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共录取2600余人,占录取总人数的17.3%。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更是有多所双一流,甚至985、211院校加入到体育单招的行列中,其中更是不乏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在国际上富有盛名的顶尖学府,这对于体育特长生的升学选择来说又是一大利好。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体育尖子生的升学路径会变得更加清晰明确,孩子也并不会在升学竞争中落了下风。

体育考生现状

前景广阔,体育特长是就业的保障

很多家庭都会习惯性的认为,练就体育特长,如果不为国争光或者在职业生涯内赚不到足够多的钱就只能吃“青春饭”,退役或者从离开校园环境后的就业是难以保障的。

然而伴随着体育单招政策的大力施行,运动员退役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历史。相反,拥有运动特长的人才在招聘市场中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从中国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的现状看,专业队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是主流,他们中只有极少数人成为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而大多数人成为“塔基”。对于这些基层运动员和体育生而言,体育单招政策正是解决他们未来出路的根基所在。

目前来看,通过体育单招进入高校的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首先,由于这些学生身体素质突出并且经过了大学4年的系统培养,他们很受武警部队和人民警察等单位的青睐;

第二,他们中有很多人去了大、中、小学做体育教师,或者投身近几年社会上蓬勃发展的体育培训机构;

另外,也有很多单位和企业的工会愿意招收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正值2023年伊始,也正式开始实施体育考生现状,其中第三章第三十一条就特别强调了:

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足合格的体育教师,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学校可以设立体育教练员岗位;

学校优先聘用符合相关条件的优秀退役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活动。

相比于带领学生学习基础体育项目,强身健体,有教无类,陪伴学生成长的传统体育老师,以单招生为主的具备专项运动特长的体育生和运动员将在未来得到国家更多政策扶持。

毕竟专项运动类体育人才更强于对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培养,能够培养和输送优秀的青少年体育人才,而这种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教师是目前校园体育所缺少的——正好形成了一个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闭环。

体育考生现状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四川、安徽、福建、北京等多地都已经正式颁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扶持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老师,不仅就业出路清晰,保障方面也行之有效。

相关阅读:2022年秋,乒乓球世界冠军刘国正就职清华大学、女排奥运冠军林莉就职福建工程学院的消息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在现行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已成为一种大趋势。

当体育在出路中不再属于“下品”

有一句不好听的俗话说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尽管不可否定的是,读书学习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会是适应我国最公平公正的升学就业方式,也是众多“小镇青年”实现阶级跃迁的最有效形式,但是它并不应该成为社会选拔人才的唯一方法,更不是把其他出路一概而论贬为“下品”的理由。

保障具有体育、艺术类等专长的特殊人才的升学就业路径,再让他们利用自己的专长反哺社会、乃至为国家争光,无论是对人才个体还是民族历史发展来说都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23年,支持孩子练体育,未来可期!

只有当体育作为一种保障升学就业的出路被更多人民群众所认可,吸引越来越多普通家庭支持和参与,那我们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梦想也就近在咫尺了。

—END—

本文章采集于网络空间,如果涉及到侵权,请联系13524470127,会第一时间删除。

黄浦区 徐汇区 长宁区 静安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闵行区 宝山区 嘉定区 浦东新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