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考生必看的舞蹈大跳技巧 专访|《舞上春》文学编撰范学宜:诗乐舞的三位一体
2023年01月05日9月15至17日晚,在经历了首演延期的漫长等待之后,第六届天桥·华人春天艺术节重点项目之一,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携手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联合打造的《舞上春》,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成功首演。
2021年,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联合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次将年度考核展示课从教室搬上了舞台。今年的《舞上春》围绕着“人与自然之爱”这个东方哲学主题,融合文化和艺术的多维度表达,以“诗书画”意境为线索,用当代的表现手法,将音乐、诗歌、书法、季节和视觉等与舞蹈元素结合,传递中国古典思想对当代的影响。演出将诗、乐、舞融为一体,共分为:序、风逐月、震霜雪、长歌行、墨中影、写春秋、尾声七个篇章。
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许宁也表达了自己的期盼,“舞蹈是一门能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它的优势是传情达意。我希望舞蹈演员能用我们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我们中国的民族精神,来展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舞上春》海报
中青两代对话,“只爱这随风起舞的年华”
《舞上春》以舞者们日常训练课为基础,打破中国古典舞训练中原有的“手、眼、身、法、步”不同部位的训练框架,重构为更具艺术欣赏价值的展示组合,着重体现了古典舞舞者跳、转、翻、控四个方面的能力,辅以水袖和剑的技术技法,二者“尚圆”的外部形态和风格表现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趣和精神追求,树立了中国古典舞独有的美学内涵和民族气节。
《舞上春》剧照
《舞上春》并不是一出戏,却道尽了舞剧的精粹与元神。这又是个“本末倒置”的剧,其实就是舞剧团把一年一度的业务考核搬上了舞台,把原本是“山后练鞭”的功架身法——练功是为了演好戏,而当功法本身作为“剧情”直观呈现出来舞蹈艺考生必看的舞蹈大跳技巧,反倒让人耳目一新,击节叫好。
就澎湃新闻记者现场观摩,尤其是表演临近结束之时,舞者们轮番登台致谢,舞台两侧的屏幕打出了每一位演员的名字及入团时间,现场更是掌声如潮——从1991年入团的山翀,1999年入团的杨奕等中流砥柱,到2022年入团的毛泽宁新生力量,他们各自担当着各自的角色,心中始终怀揣着对舞蹈事业的热诚与挚爱。正如《舞上春》文学编撰范学宜所言:“都说美丽容易凋谢,我却只爱这随风起舞的年华。”
“风逐月”“震霜雪”,诗乐舞三位一体
《舞上春》此次演出特别邀请了民乐团现场伴奏,当舞者通过舒展、顿挫的动作,展现古典舞中的飘逸气质,同时配以民乐曲抑扬顿挫的旋律,使整个作品得以升华。不仅于此,在矫捷灵动的舞姿与悠扬宛转的中国民乐之间、更流动着尽显风雅的传统诗词,东方美学意境从舞台上扑面而来。诗情、乐意、舞韵三位一体,结合成同源的表达形式,完成多元化的艺术使命。
《舞上春》剧照
演出的每一个篇章都被赋予了相应的诗意,展示男女演员控制能力的组合曰“风逐月”,以踢腿、小跳、转、翻等技术技巧为主的组合则称为“震霜雪”,可见民乐及文字内容的介入,牵动了整个作品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近日,《舞上春》文学编撰范学宜在京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
《舞上春》剧照
【对话】
“要说《舞上春》是一部戏,就是一部人生大戏”
澎湃新闻:舞蹈是一门视觉直观的艺术形式,我想请教作为《舞上春》的文学编撰,你如何将这种艺术感染力行之于书面?
《舞上春》剧照
范学宜:我本人很喜欢古典音乐和古典舞,之前的舞剧《李白》也是由我来撰稿,艺术的创作归根结底是针对自己内心的情感。
古典舞是传统舞蹈,它的精神本就崇尚自然。我本人是个诗人,喜欢创作自然主义的诗歌。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就是自然主义,我们讲究天人合一,从农业文明的形态到诗文中的借物抒情,无不在印证这一点。我这一次用的是七言的形式,但并不是特别严格的格律,希望传递出一种古韵。
《舞上春》剧照
澎湃新闻:能否具体举例说明?
范学宜:比如(第一个章节)《风逐月》,我的首句“光阴暖来春草生,花儿展枝翠鸟鸣”就是同她们的动作有所对应。这里面有相关的文化联想,如果我用现实主义的诗歌就很难对得上。
澎湃新闻:在我看来《舞上春》并不是一出戏,却道尽了舞剧的精粹与元神,是把演员日常习练的功法本身作为“剧情”呈现了出来,你怎么看?
范学宜:《舞上春》本身是一次业务考核,它并没有严格的剧情,属于非叙事性。这个时候舞蹈艺考生必看的舞蹈大跳技巧,诗歌和音乐就成了舞蹈的内在情绪,它们和演员的肢体、动作间形成了一种互文的交融。
澎湃新闻:都是文字工作者,观看演出后我觉得《舞上春》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这个美可以直击心灵,却难以言说,所以想请你再谈谈这一点。
范学宜:《舞上春》虽然是考核,但在我看来它还体现出三个层面的艺术维度。首先是舞蹈演员和舞蹈演员之间,自身的考核,要讲求技术技巧;其次,这个“考核”,其实也是舞剧团整体精神风貌的考核;最后,它还是这些优秀的舞蹈演员们和别的艺术门类杰出艺术家的合作。你比如我们这次的钢琴演奏薛汀哲,他同时还是《舞上春》的艺术总监和作曲,非常有才华。再比如此次《战鼓》的领奏王佳男,鼓槌一落可以说是惊风雨,很好地引领了观众的观赏情绪。
《舞上春》剧照
可以说此次的音乐是贯穿了《舞上春》整个的情绪表达,我想这也是你来观看我们排练和现场演出能体会出完全不一样的艺术感受。而诗词此次则成为《舞上春》的一股暗流,它在每一章节的字幕阶段行云流水般出现,并不打扰到舞者演出,却不仅提示了观众,更同舞蹈一起回望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究竟有多么美。
澎湃新闻:我还是非常想知道,这些诗词与舞蹈间的关系,有没有哪句诗词是你在观看了演员的排练触景生情,妙手偶得?
《舞上春》剧照
范学宜:像(第二章节)《震霜雪》主要展现的是跳跃的舞蹈动作,那种感觉一定是升腾的,展现了男性的遒劲与阳刚之美。“震霜雪”这三个字可以说是马上就浮现在我脑海里,它既展现了这种美感,也揭示了舞者为之付出的辛劳,他们真的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到了第三章《长歌行》,所谓起承转合,这个章节要“转”了,成为一种情景的抒发,里面弦乐的部分也是如此,不再是技术、技巧的呈现,而是诉之于一种对人生与物理的感慨——其实你要说《舞上春》是一部戏,那它就是一部人生的大戏,每个个体都是一部戏。某种意义而言,它更宏观、更抽象但又更概括。好的艺术一定是抽象的,或者说它给人的艺术感受应该是很大的。包括我这次起名字,“舞之春”不行,“春之舞”也不对,只有“舞上春”它一听就是舞蹈,又展现出一种勃勃向上的生命力,有一种引领和感召的力量。
其实我在为《舞上春》做文学编撰的时候,是不分你我他的。不是说我要为这个剧做配饰,而是我希望诗歌可以给舞蹈一个更宽阔的世界,更宽广的怀抱。让舞蹈在中国诗意的语境里去展现,中国画讲究“皴擦点染”,最后一笔一定是皴法或者晕染,才能意境全出。如果一幅画都是白描和线条,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舞上春》剧照
澎湃新闻:你怎么理解《舞上春》这个剧呢?
范学宜:《舞上春》整个的主题就是人与自然之爱,我觉得它不能仅仅视作是一出舞剧,它应该在文化现象层面去讨论。如果就舞蹈本身谈舞蹈,它是个“作业”,没法搬到舞台上,舞台和教室毕竟是两个空间。但我们这次又做到了,用舞蹈的展示不仅把考核的技术技巧全部包容了进去,还体现出它独有的文化意涵和艺术美学。假如把我的诗比成舞蹈的语言,那它就是舞台的道白。它讲的不是具体的离愁别恨、家长里短,它和舞蹈是一体两面。
“把演员的身体还给了身体,把舞蹈者还给了舞蹈”
澎湃新闻:尾声将舞剧团之前的作品《孔子》《恰同学少年》等的经典造型、舞段悉数呈现于舞台之上,你作为诗人如何解读?
范学宜:前面的各个章节展现的是舞者的技术技巧,第一个是“小跳”,第二个是“大跳”,男孩、女孩(舞者)间呈现出了阴阳调和之美。之后经过“抒怀”再到“回望”——是由这些拆分的动作组成了一部部经典的作品,如此《舞上春》才完整了。而所有的训练与练习,对于舞者而言都要在具体的作品角色中去完成艺术生命的意义,所以就把过往十年来的剧目(片段)再现了出来——既是对过去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这既是一个结束,同时又是一个更艰巨的开始。
澎湃新闻:我非常感动于谢幕阶段,舞台两侧的屏幕打出了每一位演员的名字及入团时间。这让我感受到一代代舞者的生生不息,也显示了一种“著录有序”。
《舞上春》剧照
范学宜:我为《舞上春》写了序和尾声。序言中,“春风秋雨的路上,总想起你说的话,都说美丽容易凋谢,我却只爱这随风起舞的年华。”到了尾声谢幕则是,“日月有时爱无期,似水流年舞上春。”爱是没有时间的终点的,但是演员又像是似水流年一样,一代代地涌现。
澎湃新闻:演出的最后,当这些演员从升降舞台下走上台面,先是三三两两,继而排排行行,终于以集体群像的浩荡向光而行时,我读出了艺术家在用身体向艺术本身“献祭”的味道。你作为诗人如何解读?
范学宜:其实艺术的读解本就没有标准答案。从我们的创作初衷上讲,这些舞者是从观众席重新走向舞台的,它象征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走上舞台,他们是在带着观众往前走,并且扭回头来在召唤大家。再者,这些舞蹈演员通常是扮相(演出),这一次他们每个演员就是他们每个自己,我觉得《舞上春》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演员的身体还给了身体,把舞蹈者还给了舞蹈。这部戏里没有“角儿”,每个人都是主角。以前的舞蹈,舞者是为了角色,现在他们的舞蹈是为了他们自己。
《舞上春》剧照
澎湃新闻:这一次我从舞者的身上,尤其能感受到一种丰盈的欢愉和壮怀激烈的豪迈。
范学宜:昨天有个90后的观众看完戏,这么跟我说,“我已经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美好的事情了,看完《舞上春》,我又重新相信这个世界了。”这是观众给我们最高的评价。
《舞上春》追求的就是一种真,而只有求真、求善才能呈现出艺术的大美。每个演员都要经历起码几十年的勤学苦练才有今天的成就。这次的演出者中有的人前天刚刚摔伤,整个膝盖都是肿的,但他们登台的那一刻,呈现出的精神面貌是那样的昂扬奋发。舞蹈是一种抽象的美,但舞者的情绪是感性的,是朴实可感而又最真挚动人的。
正所谓,“学海无涯情有信,苦尽甘来荡轻舟。”(该剧《写春秋》章节诗句)去年的《舞上春》我不知道你看了没有,就演了两场,结果一张票都没剩下。我当时做监台,在我面前有一对老夫妇,两位老人在看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拉着手没有分开。今年演出也是如此,观众实在是太好了,该安静的时候他们生怕打扰,该鼓掌的时候大家也是一气给到。
《舞上春》剧照
澎湃新闻:最后能否再点评下此次的舞美设计?
范学宜:诗词也好,包括舞台的色彩和哲学逻辑,都是在展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包括灯光和视频,在我看来也是有呼吸的,它们都在同舞蹈的内在逻辑和情绪一起往前走。
澎湃新闻:用当代的艺术语言传递传统文化,《舞上春》无疑做出一次范例。
范学宜: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我们并不是一一再现五千年的辉煌,而是给世界、给未来创造了一种中国方式的艺术维度和视角。《舞上春》融合性和开放性都很好,把演员从教室拉上舞台,在舞蹈史上讲,也可以说是中国舞者的一次创举吧。
《舞上春》剧照
本文章采集于网络空间,如果涉及到侵权,请联系13524470127,会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