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善教育,学在志善,成就人生

成就自我,成就每一个家庭的希望!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生新闻

九龙县美术生文化课培训基地 我市24位传承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2023年01月04日

南平非遗

2021年2月,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市24位传承人经过申报、审核、评审、公示、审定等程序,成功入选。至此,我市共有5批,78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本次入选24位传承人传统舞蹈

延平战胜鼓——张艳

张艳,女,1963年1月出生,南平市延平区峡阳镇人,延平战胜鼓第八代传人。自幼随其父(第四代传人)张荫福习鼓,熟练掌握战胜鼓(大鼓、小鼓、铜钹)的各种鼓点打法。积极传授家乡男女青年及少年击鼓技艺,成为峡阳战胜鼓队总指挥。热心参与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被峡阳中心小学、峡阳镇文体服务中心聘为延平战胜鼓指导老师。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加了福建电视台“第一时间”坐着火车旅行拍摄、福州市三坊七巷非遗文化汇演、厦门市台湾民俗村非遗节目汇演、“魅力延平”电视拍摄、南平市第三届郑成功文化节等各类活动。2021年延平战胜鼓传承人张艳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傩舞(邵武傩舞)——何鸣翎

何鸣翎,女,1976年9月出生,邵武市三角戏(傩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二级艺术管理职称,享受南平市政府津贴高层次人才,邵武傩舞第三代传人。1993年开始跟随邵武傩舞第二代传人龚茂发学习傩舞,1996年进入邵武市艺术团,后赴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等提升学习。熟练掌握邵武傩舞“跳番僧”、“跳八蛮”、“跳弥勒”和“小番僧”等几种形式,并在保留原有技法的情况下加以升华。每年带领傩舞剧团积极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下乡村、进军营展演上百场。积极推动少儿傩舞发展。其创编的少儿傩舞《傩趣》荣获第十二届“福建音乐舞蹈节”舞蹈比赛表演二等奖、创作三等奖、节目奖;指导并参演的傩舞《喊春》获南平市首届百花文艺二等奖;指导的傩舞《傩魂逐梦·春》荣获第十五届闽浙赣皖四省四市民间艺术节表演金奖……2021年邵武傩舞传承人何鸣翎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传统戏剧

邵武三角戏——陈红

陈红,女,1968年12月出生,邵武市三角戏(傩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中级演员,邵武三角戏第三代传人。1990年开始学习邵武三角戏,2010年向邵武三角戏第二代传人虞东生学习,熟练掌握三角戏角色生、旦的声台形表。积极传授技艺,任邵武市三角戏(傩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邵武市城郊八一希望小学、实验小学邵武三角戏授课老师,邵武市老年大学戏曲身段教师。多年来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下乡镇村展演上百场。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展演,参演三角戏《断桥》获第四届皖浙赣闽四省四市民间艺术节表演金奖、三角戏《姐妹观灯》获南平市首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三角戏《六斤四》获第六届福建艺术节第26届戏剧会演表演二等奖……2021年邵武三角戏传承人陈红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中幡(建瓯挑幡)——徐树琦

徐树琦,女,1955年9月出生,建瓯市挑幡艺术团副团长,建瓯挑幡第三代传人。1974年参加建瓯造船厂挑幡队,师承建瓯挑幡第二代传人伍学明等前辈习练建瓯挑幡技艺,成为建瓯女子挑幡第一人。全面熟练的掌握建瓯挑幡的基本动作招式,甚至过去只有男士会表演的挑幡动作如“脚踢西方柱”、“郑和掌轮舵”等也游刃有余。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将过去几个挑幡动作招式发展到现在的30多个,打破男士表演局面变为男女混合演出。积极带徒授艺,教授学员500多人,参与社会公益性演出近百场次。其表演的挑幡节目也获得了福建省第五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第十一届闽浙赣皖四省四市民间艺术节展演金奖、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等。由徐树琦参与制作及表演的“建瓯幡”列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并荣获“中华第一幡”称号。2021年建瓯挑幡传承人徐树琦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传统美术

九龙县美术生文化课培训基地

松溪版画制作技艺——蔡丽

蔡丽,女,1969年6月出生,松溪县美术馆(松溪县版画院)院长,研究馆员,中国美协会员、南平市文化名家、武夷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1994年开始版画创作与辅导工作,全面掌握松溪版画木刻技艺,并充分发挥松溪版画绝版套色木刻特点。多年来以松溪版画院为阵地,每年开设一至二期“零基础免费体验版画活动”、“松溪版画骨干创作培训班”,带动松溪“版画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性版画活动,近年配合松溪县委县政府成功组织策划了“‘生态家园’福建松溪版画(晋京中国美术馆)展”、“‘山海同心 大爱扶贫’松溪版画晋京展作品长乐巡展暨版画义卖活动”、“‘印象松溪’福建省版画作品展暨全国版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等大型艺术交流展览推介活动。个人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版画展、全国美展、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并获奖,版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安徽美术馆、澳大利亚奥尔博伦艺术馆等多家美术专业机构收藏。2021年松溪版画制作技艺传承人蔡丽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根雕(建瓯根雕)——陈志明

陈志明,男,1963年3月出生,高级技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建瓯根雕第五代传人。从小跟随祖父陈仁尧(第二代传人)、父亲陈道(第三代传人)学习根雕,少年时赴福建省建阳师范选修美术,2008年、2017年先后拜业界名宿卢思立、潘发清等为师精进根雕技艺。几十年来创造作品上千件,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展会并获奖,作品《门》获第五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并被中国(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永久收藏、《枯木逢春》获首届海峡两岸根雕艺术品博览会“金瓯杯”金奖、《瑶池赴会》获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等。创办建瓯市红豆根艺厂、建瓯市山海逸人工艺品有限公司、建瓯市山居木业有限公司。探索技艺传承新渠道,1995年与建瓯职业中专学校共同开办根雕艺术培训班,亲传徒弟数十名。2021年建瓯根雕传承人陈志明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剪纸(浦城剪纸)——张薇

张薇,女,1966年3月出生,福建省浦城县人,南平市工艺美术大师、南平市特级工艺美术师,浦城剪纸第四代传人。高中毕业后机缘巧合与剪纸老艺人周凤仪(邻居)学习剪纸,1987年跟随第三代传人、省级非遗传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周冬梅学剪纸。熟练掌握浦城剪纸技艺,收集了大量的民间剪纸的传统花样。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参与浦城县文旅局、县文化馆、剪花嫂剪纸坊举办的公益剪纸培训班,培养新一代民间剪纸艺人数千人。多次参加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全国海峡旅游博览会、文化部在泉州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非遗大展、闽浙赣晥四省四市民间艺术节暨非遗文创集市活动等大型展示活动。创作了大量的剪纸作品,积极参加各级大赛、联展,作品《渔翁》《撷芝福》获“中华剪纸巡回展香港站展览”最佳作品奖、《薪火》获中国剪纸艺术节暨全国剪纸优秀作品奖、南平市工艺美术作品评奖金奖等。2021年浦城剪纸传承人张薇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传统技艺

白茶制作技艺(建阳)——江正兴

江正兴,男,1977年10月出生,南平市建阳区漳墩镇人,制茶工程师、南平特级制茶工艺师、南平市建阳区茶业协会副会长。祖辈即以从事茶叶生产和加工为生,1998年开始学习制茶,先后跟随雷智霖、江水清、曾林寿、林今团学习制茶。熟练掌握白茶制作技艺,获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王赛“白茶类”金奖、南平市建阳区首届贡眉白茶(小白茶)斗茶赛金奖等。主动把掌握的技术无偿传授给同行、茶农,提高了同行、周边360余户茶农的制茶水平,亲授徒弟二十余人。积极参加三坊七巷非遗展、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建阳建盏文博会、白茶进校园等活动,推广白茶产品和文化。2021年建阳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江正兴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浦城包酒酿造技艺——黄向东

黄向东,男,1970年2月出生,福建省小密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浦城包酒酿造技艺第五代传人。从小跟随父亲第四代传人黄仲孙学习制作包酒,2000年部队转业地方后,开始从事包酒制作,熟练掌握包酒制作技艺。2010年创办福建省小密酒业有限公司、2013年创建“印象小密—中国包酒文化博览园”,2019年浦城荣获“中国包酒文化之乡”荣誉称号,博览园荣获“中国包酒文化传承基地”荣誉称号。现拥有20多款包酒系列产品,远销海内。注重传承发展,开展包酒讲坛、包酒实践课等,培养包酒酿造师,培养学员两百余人。开设包酒体验馆,积极参加省内外非遗文化展览和交流活动等,传播包酒文化,促进文旅融合。2021年浦城包酒酿造技艺传承人黄向东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游玉琼

游玉琼,女,1967年2月出生,制茶高级工程师、首批南平特级制茶工艺师,福建省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夷山市玉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从小向爷爷游正盛、外公李炳才、父亲游永生学习武夷岩茶种植加工,后向王其贤(原武夷山茶叶局任茶叶生产股股长)、陈德华(国家级传承人)、姚月明(高级农艺师)、张天福(乌龙茶泰斗)等学习武夷岩茶制作、审评及拼配技术。熟练掌握武夷岩茶品种研究、病虫害防控、繁育、加工、焙制、审评及茶与健康等环节。制作的水仙、肉桂多次在各类权威比赛获奖。多次参与岩茶研究及国标修订工作,主持“武夷岩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及工艺研究”、 “金牡丹等优异茶树种质和新品种区试与示范”等项目;参与武夷岩茶(GB/T18745-2002)和武夷岩茶(GB/T18745-2006)国家标准制订和修订;2002年、2006年和2015年三次参与武夷岩茶国家标准实物样制订。受聘为武夷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茶学院、浙江大学客座教授。2021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游玉琼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黄圣亮

黄圣亮,男,1977年5月出生,福建省武夷山人,南平市特级制茶工艺师,福建省瑞泉茶业有限公司董事兼技术总监。家族世代制茶,祖父黄氏第十代传人黄瑞喜、父亲第十一代传人黄贤义为武夷山颇有名气的制茶师傅,黄圣亮为黄氏第十二代传人,15岁从父学艺,学习武夷岩茶茶园管理、茶叶制作技术、茶叶审评等相关知识。重视传承,建立瑞泉岩茶博物馆,原了一整套传统制茶器具和工艺流程展示,为武夷学员茶文化传承基地,创办大红袍传统技艺研究所,传业授徒。传播岩茶文化,多次参与CCTV《走遍中国》、《快乐汉语》,法语国际频道《匠心》,东京 NHK 电视台《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等栏目组拍摄工作,宣传武夷岩茶。2021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圣亮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刘安兴

刘安兴,男,1971年5月出生,福建武夷山人,茶叶加工工高级技师(国家一级)、评茶员高级技师(国家一级)。1991年进入福建省武夷山市岩茶厂,开始学习与从事茶叶管理、生产制作及茶叶技术审评研发工作,并先后师承于姚月明、郑先祥、陈德华等茶业前辈,熟练掌握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后期在该行业的不断钻研、提升,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术理论及实践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武夷茶的制作、评审工艺标准。其制作的岩茶入选厦门金砖会议用礼品茶。2017年入选武夷山市茶叶专家人才库审评专家,参与制定了《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方法》DB35/T 1545-2015 标准。积极收徒传艺,将一整套技艺全部亲传于弟子,开展进校园活动,为北京昌平一中、北京第十一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学校学生讲解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受聘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2021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安兴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白茶制作技艺(政和)——范祖胜

范祖胜,男,1966年8月出生,南平市政和县东平镇东平村人,高级制茶师。1990年跟随政和茶厂高级技术员张阿觅学习政和白茶制作技艺,1993年学成出师后开始了艰苦创业,边生产政和白茶边带领茶农跑销路,成为平镇白茶制作技艺领军人物,影响波及周边松溪郑墩、建阳樟墩等地。1999年创办政和县东平宏达茶,后创建“一世清茗”牌白茶获南平市知名品牌称号、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2019年作为福建白茶地方标准制定委员会成员,参与福建白茶地方标准制定。积极传承宣传推广,培养出二十余名全面掌握政和白茶技艺的徒弟,其中5名获评政和县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作为授课教师参加政和县组织的白茶制作技艺和茶文化培训班,为武夷学院茶学系学生讲解;参与福州海峡贸易博览会、武夷山海峡茶博会等。2021年政和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范祖胜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白茶制作技艺(政和)——许益灿

许益灿,男,1971年11月出生,高级制茶师。1991年追随澄源茶厂厂长清书学习制作政和白茶,2001年,在政和县澄源茶厂基础上创办云根茶厂。多年来,许益灿致力于政和白茶制茶、研发和技艺传承,在他的带领下,云根茶业成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宣传推广活动,在澄源中学开办白茶知识普及讲座、面向大众开设白茶讲坛等,2017年开始云根茶业成为政和县茶游学和政和白茶推广基地,每年接待参观者近万人。许益灿坚持白茶传统工艺,带动政和东部高山区群众以茶致富,2019年许益灿被海峡两岸交流协会授予“闽茶之星”称号。2021年政和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许益灿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曜变烧制技艺——陆金喜

陆金喜,男,1972年2月出生,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1995年起跟随首批恢复宋代建窑专家组成员陈辉学习建盏技艺,专攻曜变。办南平市曜变陶瓷研究院,经过十几年艰苦研究,于2013年成功烧制出了一次上釉一次烧成的曜变建盏,弥补了我国近代曜变建盏烧制的空白,同时招收徒弟并成立南平市武夷建窑博物馆,使曜变的烧制技艺得到保护和传承。其作品多次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外宾,在国家与行业展会金奖,中国美术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以及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正式收藏陆金喜曜变建盏。出版专著《极致之盏》、《曜变》等。近年来陆金喜还研制完成包括兔毫釉.乌金釉.油滴釉.鹧鸪斑.莲花盏.曜变建盏等十余种品种。2021年曜变烧制技艺传承人陆金喜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盏烧制技艺)——杨义东

杨义东,男,1976年7月出生,景德镇陶瓷学院获硕士学位,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南平市高层次人才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起着手研究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盏烧制技艺,师从徐志坚、卓凡、汤志义等,2007年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博士生导师宁钢教授和古陶瓷专家陶瓷学博士熊廖教授,重点对黑釉茶盏的历史、配釉、制作、烧制等技艺深入研究和恢复。参与成立了武夷山市建窑文化研究会、武夷山市闽越陶瓷艺术研究所,总结了造型、胎体、釉色,以及烧造的原料、温度、气氛的特点,再现了这一失传的古老技艺。积极传承推广,系统带徒8人,走进中小学、武夷学院、武夷山市委党校、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等开设公开课和讲座,参与“品读双世遗 漫游武夷山”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云游武夷 乐享非遗”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等各级政府宣传活动。发表学术论文《建窑建盏与宋代武夷茶文化》在国家核心专业期刊《中国陶瓷》上。2021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盏烧制技艺)传承人杨义东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松溪九龙窑青瓷烧制技艺——危敏捷

危敏捷,男,1960年7月出生,福建省名艺人、民间工艺大师,福建省松溪县九龙窑瓷业有限公司创作总监。1982年开始研究恢复松溪九龙窑烧制技艺,成功恢复九龙窑的传统制作技艺。目前建设有两座仿古阶梯龙窑,基本还原了古法九龙窑柴烧的釉色品种。其作品多次在省内外各类展会、比赛中获奖。积极传承推广,在松溪县开办陶瓷教学实践基地,培养了一批松溪县当地陶瓷技术人才,复兴了松溪传统的制瓷工业。在松溪县建立九龙窑陶瓷艺术馆,全面展示九龙窑青瓷工艺流程,让技艺传承脉络和历史文化渊源充分全面展示。2021年松溪九龙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危敏捷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詹桂溪

詹桂溪,男,1970年1月出生,高级技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2002年至2010年先后师从卢国伟、叶礼忠、许家有学习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为了进一步对外传承交流建盏文化,提高烧制大器型的水平,先后到浙江龙泉、江西景德镇、泉州德化学习。熟练掌握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创办南平市建阳区贵稀堂陶瓷有限公司,在建阳建成首个“建窑建盏体验馆”及建盏烧制示范基地。2016年修建长达32米的传统龙窑,恢复建窑建盏的传统龙窑柴烧技艺。积极开展传承推广活动,培养的8名徒弟已系统掌握建盏烧制技艺,参加厦门文博会、杭州茶博会等地方政府和行业内的展示会九龙县美术生文化课培训基地,走进暨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宁师范学院等高校宣传建盏文化。建盏作品“贵稀堂”建盏被选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指定产品。2021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传承人詹桂溪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阙梅娇

阙梅娇,女,1967年1月出生,建阳水吉镇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0年起在建阳池中瓷厂从事陶瓷、建盏制作,1991年至1997年师从泉州德化李国章、苏清河学习陶艺,精进建盏烧制技艺。创办福建省建阳区建窑陶瓷研究所,其油滴盏、兔毫盏等作品在各项评比中获奖,并被省、市级博物馆收藏。积极开展传承推广,授徒50余人,其中10余人被评为区级传承人,参加国内各类文博会的同时,也走出国门赴日本、巴西参与建盏学术交流活动。2021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传承人阙梅娇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九龙县美术生文化课培训基地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黄文勇

黄文勇,男,1981年1月出生,南平市建阳区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从小跟随父亲黄美金学习建盏与青白瓷的烧制,2013至2019年先后到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泉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深造。全面掌握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作有金油滴建盏、七彩曜变建盏。积极授徒传艺,其中2名已成为建阳区非遗传承人。为了更好的普及和推广建窑建盏,黄文勇多次把建盏文化带出国门,参加了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其作品被英国维多利亚及艾伯特博物院、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收藏。2019年黄文勇的建盏作品入选“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动”,向世界展示建窑建盏。2021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传承人黄文勇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栗 云

栗云,女,1957年5月出生,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南平市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所长。1981年至1986年师从孙建兴(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学习建盏烧制技艺,参与建窑文化研究,恢复建窑传统工艺和技艺传承。相继试制出黑釉、金(银)兔毫、金(银)油滴、鹧鸪斑、铁锈斑、黄天目、蓼冷汁、灰被、金(银)彩文字、木叶、玳瑁、柿红、虹彩、曜变等系列“建盏”,全面恢复了传统“建窑建盏”技艺。参与“仿宋系列建盏”项目、“仿宋天目建盏研究”项目于1995年分别被福建省政府、南平市政府授予“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等奖”。参加(ISAC)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参与写作发表论文及文章数篇。近年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举办国家级非遗项目(建窑建盏)单位成果展览,与建窑建盏保护发展座谈会。2021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传承人栗云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传统医药

“建昌帮”中药炮制传统技艺(光泽)——余松柏

余松柏,男九龙县美术生文化课培训基地,1952年7月出生,中药师,光泽“建昌帮”中药炮制传统技艺第五代传人。1973年起师从“建昌帮”中药炮制传统技艺第四代传人父亲余春霖,系统熟练地掌握传统的中药加工炮制技能,1977年参加建阳地区卫生局中药加工炮制进修班,精进技艺。1997年起在光泽县医院工作,多次在行业内获评先进工作者,积极参加省、地、县组织的下乡义诊活动,为广大农民健康服务。为传承、振兴技艺,亲传5名弟子为第六代传人,策划、编辑出版了《本草光泽》、《光泽建昌帮中药炮制与加工》二本专业书籍。2021年光泽“建昌帮”中药炮制传统技艺传承人余松柏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民俗

闽北走桥习俗(光泽)——傅庆辉

傅庆辉,男,1958年3月出生,光泽县鸾凤乡油溪村人,光泽走桥习俗第四代传人。师从光泽走桥习俗第三代传人(父亲)傅衍生,熟练掌握主持走桥活动的流程以及吉日吉时的推算,负责主持光泽本地每年七夕这天的走桥习俗。2014年,傅庆辉主持的走桥习俗,被福建省文化厅组织的民间文化记忆档案收录。其连续四十年坚持走桥习俗的事迹先后刊登于《中国文化报》和省、市级三十多家报刊、网站。因走桥习俗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少有愿意学习者,为坚守传承,傅庆辉培养儿子傅德斌,成为了第五代传人。2021年光泽走桥习俗传承人傅庆辉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延平蛙崇拜民俗——廖兴顺

廖兴顺,男,1954年8月出生,延平区樟湖镇溪口村人,溪口蛙王庙管委会主任。师从张登辉(恢复因历史原因停办的蛙神庙会活动)学习延平蛙崇拜民俗,熟练掌握青蛙生活规律和习性、制作游蛙道具等游蛙活动全流程。2006年起每年农历七月廿一组织开展崇蛙民俗文化节,不断扩大民间崇蛙民俗活动队伍,培养和传授多名村民。延平蛙崇拜民俗影响力与日俱增,近年来积极与台湾马祖芹璧村开展相互往来民间交流活动。编写出版《蛙鸣溪口》图册。2021年延平蛙崇拜民俗传承人廖兴顺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END

南平市文化艺术馆

掌握公共文化服务信息

参与艺术公益培训课堂

本文章采集于网络空间,如果涉及到侵权,请联系13524470127,会第一时间删除。

黄浦区 徐汇区 长宁区 静安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闵行区 宝山区 嘉定区 浦东新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